盘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下简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挂牌成立以来,以解决好退役军人的实际问题、服务好退役军人、动员社会力量尊崇军人、尊崇军人职业、尊崇退役军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初心,搭架子、建平台、理机制、强服务。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逐步化解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从对退役军人尤其是军休干部身心健康的高度着想,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联络相关资源,筹划打造属于盘龙退役军人的“诗和远方”项目,为退役军人提供抒怀壮志的平台,激发老同志的生活热情,为营造快乐家庭、建设幸福盘龙、构建和谐社会充电蓄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展现退役军人的风采。
稳扎稳打,双拥工作显温情
靳奎生介绍,昆明市盘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逐渐完善队伍,规划合理机制,力求为退役军人打造更优质的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服务内容:稳步构建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建设。2020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高品质、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组建工作,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改革组建始终,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党建工作水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全区“两站一中心”为重点,协助属地党组织抓好退役军人党员主题教育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在退役军人党建工作上出亮点、出特色。通过实施信息采集摸排行动以及实施党员转隶安家行动为主。把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为原则,严格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程序,防止脱离组织现象发生。同时扎实开展“优秀退役军人”学习宣传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选和集中宣传本地区退役军人群体先进典型事迹。期间,通过组织属地退役军人党员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双拥优抚工作创新发展,高效推进落实双拥工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统筹做好“军人之家”建设工作。在建设好区、街道“军人之家”、社区“双拥工作服务站”的基础上,结合机改要求,凸显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的功能提升,规范为“两站一中心”(社区、街道两级设“退役军人服务站”,区设“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模式,以区级为统领,街道为支撑,社区(村)为基础的拥军爱军工作服务网络平台;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以及“服务、议事、宣传、活动、联谊、接待”六位一体的拥军爱军工作格局。为退役军人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排忧解难、互相帮助的沟通平台。期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春节走访驻区部队;协调驻区部队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近三年来协调驻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入(转)学100余人次,解决随军家属调动、安置工作10余人次。通过这种模式,坚持从基层出发,“为党委政府负责、为战友军属解忧”的原则,最大程度为辖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支撑和困难帮扶。
此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认真贯彻移交安置工作政策措施,切实做好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符合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做好军休干部移交安置,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义务兵接收,以及复员干部管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特殊优抚对象等的服务工作。
数据显示,每逢春节和八一节期间,盘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都要对辖区优抚对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特别是对荣立二等功、行政副师、“两参人员”、生活困难的复员干部、企业军转干部、生病住院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退役军人进行走访慰问,三年来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等近百万元。
工作人员走访慰问辖区退役军人、为受功军人颁奖
齐心协力,全心全意为尊崇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开始实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把握有利时机,组织干部职工原文学习法律条文,深入掌握法律要义,力求吃准吃透,据此解决退役军人关心的实际问题。靳奎生介绍,随着2021年退伍季的来临,第一批35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官档案移交到位,专门邀请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和驻区金融服务机构等,为退役士官举行了热烈地欢迎见面会。会上除了进行相关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培训,现场咨询服务工作外,还别开生面地请退役士官进行自我介绍和才能展示,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当兵史,提出自己在下步选岗中的期望和目标。对退役士兵的职业教育培训,做到早计划、早筹备、早统计、早安排,在第一时间收集他们的培训需求,找寻适合的培训机构,为退役军人再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021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契机,联合区委宣传部和区人武部,在辖区内开展“寻找最美退役军人”海选活动,该活动得到了退役军人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这个活动,向社会展示那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默默奉献的退役军人。”靳奎生表示。
靳奎生与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合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在省、市、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思想指引下,深入退役军人群体,广泛发动全区退役军人,从军休干部、自主择业干部中选择政治过硬、理论水平高的人员,成立“老兵宣讲团”,并向他们颁发聘书。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宣讲团成员所撰写的宣讲提纲进行梳理、提炼,既能符合宣讲的需要,又为编撰“老兵故事汇”做好了铺垫。据了解,现在正对征集到的100余篇老兵故事进行整理编辑,预计年底可以与老兵见面。接下来,“老兵宣讲团”将按照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与区委宣传部其他宣讲团成员一起走进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校园课堂,深入开展党史宣讲,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真心关爱,致力身心双愉悦
靳奎生介绍,通过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军休干部的走访,了解到军休干部们由于过早地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献身国防事业,多年来的戎马生涯使得他们把军人作风和粗犷的性格深深刻在了骨子里。但是,只要你尝试着慢慢地走近他们,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多数都会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再走近一些,你会更加清晰地发觉,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是那么地孜孜不倦,既有喜欢书法、绘画的,也有爱好摄影、习作的,更有撰写诗歌故事、小说散文等等,其中不乏佳作上品,但是却没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没有一个平台能够让军休干部们一展风采。
经过调查,他们普遍反映,如果能在退役以后,特别是退休生活中,再为自己的精神生活赋予新的内容和内涵,诸如加入书法家协会、诗词协会等,会更加高兴。
区退役军人局工作人员工作照
为此,盘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班子与军休中心领导进行了专题研究,为了老同志、老首长们健康向上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档次,为了使特长爱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不仅仅限于自娱自乐的阶段,提出:计划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文联、区卫健局等单位携手,联合金融单位、景区景点、邮政快递、“两新”组织等相关行业领域,打造线下退役军人的“诗和远方”、“追梦”、“健安居”等专属产品,展开立体式线上推广渲染,为有特长爱好的退役军人提供实现“诗和远方”愿望的平台。
靳奎生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归纳整理辖区内以英烈设施为基础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明晰管理权责,让其成为辖区红色教育的坚强阵地,让公众了解自己身边的红色历史。位于辖区内茨坝街道小哨村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烈士墓,静静地躺在山坡几十年,默默地守护着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黑龙潭公园内的“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范,有专人负责讲解,前来祭扫的人员络绎不绝,在省内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此外,辖区内还有闻一多公园、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等纪念设施和历史建筑,同样具备很强的历史意义;区文旅局组织创作的现代庭院实验剧——昆明曲剧《赤血英侣》,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新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都将作为下一步丰富退役军人精神生活的有效载体,组织大家瞻仰和参观学习,切实从关爱退役军人的角度考虑,既要走出去开阔视野,又能坐下来陶冶情操,实现身体与心理双健康的目标。